核心工艺-banner2

d1.jpg

安化黑茶的工艺,古老而且繁复,传统的制茶工序,大部分靠手作完成,手艺人的经验和手心的温度,是一杯好茶的标准。

七星灶全火焙的工艺是安化黑茶的灵魂,蔓延上升的温度,融化了茶叶的芬芳。

七星灶,是安化黑茶的灵魂

全火焙,顾名思义,就是毛茶的整个干燥过程完全靠七星灶松柴明火来进行烘焙,这样的干燥工艺才能叫“全火焙”;阴和雨是山的常客,自然气候使得全火焙的干燥工艺得以孕育和传承。松柴土灶上,延曼上升的温度,将“火”传递给了湿润的茶胚,水份在散发,而松柴的馥郁又融进了毛茶的躯体,达到松香入骨的境界。

思考如何在无序中追求有序找到解决的方法,才能体现它真正的价值

2013年,山有德围绕出品黑毛茶的典型口感、地域特征、纯净度、后期转化这些要素,可以清晰的推测到,工艺繁复的安化黑茶制茶工艺中,火焙工艺制茶最为可控,更能达到黑茶在初制与后期存放各个阶段的理想状态。对于一个需要用更长时间来验证的茶品类,思考如何在无序中追求有序,找到解决的方法,才能体现它真正的价值。

任何一位匠人,花费长时间的心力去做一件作品时,选材都是苛刻的

最初的想法,就是一喝到这个味道,就把这个味道定义为安化黑茶。它一定是一道辨识度很高的工艺,而且是极具代表性的一款工艺。每个地域应该有一个地域的特征,让大家记住这个味道,以后,喝到任何一个黑茶里面有这个味道,就是好的安化黑茶。这是意义所在。

全火焙,其选料的标准,高山茶是起点。松香入骨,差一点的原料没办法做出来。基于全火焙的工艺繁复且风险高,费工,也没有产量,所以不会用差一点的原料来做全火焙,这极不对等。任何一位匠人,花费长时间的心力去做一件作品时,选材都是苛刻的。

我们要的是明火焙茶
而不是用烟去熏茶

我们一直在纠正一些错误的认知,经过松柴明火的安化黑茶,不是烟熏味,而是松香。因为我们要的是明火焙茶,不是用烟去熏茶。所以,松香的味道,这是焙火的味道。思路最终决定了结果,很多人也慢慢的找到了这种迷人的松香带来的愉悦感。

几年下来,对于加工工具、设备的改良、流程的理解与优化,是没有间断过的。我们打了几代灶了,后来,我们把山上山下的灶尺寸全改了,全部拆掉重新建设。整个制茶的流程中,茶叶杀青上的进步还不是最重要的,其核心还是在七星灶。

好的工艺的诞生是来自于生活        工艺的延续是因为它的先进性

安化黑茶的诞生,源自于安化山区的“梭筒焙笼茶”,山区湿度大,山民把茶叶、粮食通过梭筒竹篓挂在房梁上,下面有火炕长期的火焙,使得粮食不容易变质,茶叶去寒熟化,山民每年把新茶挂上去,把老茶取下来用大茶缸冲泡,也叫做煎茶,几天也不会馊酸,煎茶跟辣椒、米酒一起成为了山民祛湿、调理肠胃的法宝。好的工艺的诞生是来自于生活,工艺的延续是因为它的先进性,全火焙的

d2.jpg

工艺,能加速茶叶的自然熟化,更适合紧压茶的后发酵,九年的工艺对比,全火焙茶的转化又快又好给我们吃了定心丸。

一开始,朝着这种理想化的方向去做,做得很艰难。传统工艺,对于经验的要求很高,换言之,就是一路摸索出来。但九年来,全火焙的工艺思路下,安化黑茶越来越好喝,越好喝,内心越坚定。这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来验证,当时的推想被证实,好处在哪些地方,也脉络清晰起来。

全火焙制茶法理其一
松柴明火

1、对松柴明火的领悟,是之后才在劳动中摸索出更多的规律与细节。从摒弃杂柴,到松柴和厚朴、杉、栗、枣等纯柴对比,松柴焙出来的茶在温润度、纯度,以及促进蜜香、樟香的形成上,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。但是对松柴的大小、去皮、劈砍方式、干湿程度等的掌控,都有巧妙之处。

2、全火焙,用的火是明火。茶的烘焙,不同的茶类与制作工艺有不同的用火。火在功上见高低。炭焙在红茶、岩茶的制作中使用广泛;但安化黑茶的松柴明火有其历史渊源与茶理的独到之处,明火带动周边空气产生向七星灶传递的热量,形成的是流动的“活火”。

3、寒凉的茶叶湿胚在七星灶上逐步干燥,明火的直接功效,是“去寒”。这种干燥方式让茶叶的梗与茎水份均匀散发,一次性的干透。在精细的安排与准备下,追求完美的过程管理,一次性火焙到位,才是火焙的最高境界。

全火焙制茶法理其二
低温慢焙

1、七星灶的灶面温度在40-50℃之间,谓之“低温慢焙”,也可以称之为文火慢焙。

2、低温慢焙,是长时间的“炖”,不会造成过多的“内质挥发”,杜绝了“越焙越空”。茶汤的水含香,余韵的悠长,都离不开低温慢焙。

全火焙制茶法理其三
湿胚上灶

1、山有德在黑毛茶干燥工艺上有几个原则:及时干燥,一次性干燥、低温干燥。而全火焙的全,指的就是“干燥的全程都使用松柴明火低温慢焙”。渥堆发酵以后的茶叶,及时上到七星灶,通过长达二十个小时不间断的火焙,让含水量低到极致。全的意义,就好比我们炖汤不能中途加水,持续不被打断很重要,全火焙茶,只能层层叠加,不能翻动,好比我们做鱼,翻动鱼会影响鱼汤的鲜纯。

2、湿肧上灶是达到松香入骨的唯一途径,先晒或者先用烘干机烘干,都会影响火的吃透。

3、湿胚上灶风险大。渥堆发酵结束后的茶胚,含水量很高,加第一层的时候,均匀度和厚薄适当非常重要,掌握不好,透气不均匀,温度就会不均匀,跑火的位置烧茶,不去火的位置茶会沤坏,这对于焙茶是致命的。火力的保持,洒茶的手法,补茶的及时等等细微的技巧加上坚持,虽然看不到,不容易体会到,但这些看不到的地方,是决定品质升华的关键。

全火焙的成茶特点及对安化黑茶滋味口感的影响

1、全火焙茶的沁甜、清透、温润、余韵悠长,是第一印象。

2、全火焙茶在转化上面,更稳定、快速,是我们延展安化黑茶后发酵特性所需要的。

3、在理想状态下,第一点,纯净度高;第二点,很通透,火焙不好就不通透;第三点,去寒转温;第四点,松香与茶香契合,相得益彰;(安化黑茶中的樟香蜜香与原料和工艺都有关系;工艺产生的香与原料的香一致融和,才是最高级的)。

4、全火焙的新茶品鉴,有焙火产生的火味、松香,但是要杜绝因选柴和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烟尘杂味。 全火焙,将一直伴随山有德,也是我们的符号。

d3.jpg

全日晒和全火焙,记载于彭先泽《安化黑茶》一书中的晒胚和烘胚,分别代表了传统安化黑茶两种极端干燥方式,这两种干燥工艺各有千秋,可以清晰的对比出工艺对茶口感的影响,完成“安化黑茶工艺复杂且占比重”的认知。

如果说七星灶全火焙工艺是安化黑茶的灵魂,那么,全日晒就是一泡难求的缘份

全日晒,顾名思义,就是毛茶的整个干燥过程完全靠日晒来进行,这样的干燥工艺才能叫“全日晒”;而安化山区的制茶季节,晨风夜雨、日隔云山,难得遇上几个连续的太阳天,全日晒干燥的方式可遇不可求,可谓“看天收”,故数量稀少,弥足珍贵。

同样的原料与相同的前段加工工艺,仅仅因为干燥工艺的不同,就令两款茶有了令人嗟叹的不同风味。这不同,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的结果。